希腊与华夏(三)

继续说希腊与华夏,最终篇。

文化认同的建立

这一节聊聊两个文明中人们对于文化认同的建立。是什么样的一些特质,让人们在政治上相对独立的城邦制度下,会认为自己是希腊的一员呢。《希腊的生活》给了一些早期希腊文明形成统一认知的要素:

  • 带有各地方言的共同语言
  • 共同的智力生活,文学、哲学科学上发展的认可已经超出政治上的对立
  • 对运动的共同爱好,城邦内、城邦间的比赛
  • 部分一致的宗教仪式和信仰
  • 爱美,据有地方色彩,但艺术观点全社会一致

从希腊半岛走出的移民,带着希腊文化建立各个殖民城邦,虽然在融合过程中,会发展出新的文化因素出来,但是大概是由于希腊文明本身的先进性,并没有表现出有脱离母邦文化体系的意思。在语言、宗教、艺术、科学、运动等各个方面,希腊世界在文化认同上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在政治上城邦之间比较松散,但是波斯人来了,希腊人还是可以迅速组成联盟共同抗敌,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让希波战争有了能打赢的基础。当然,这一切在马其顿四分五裂之后,似乎显得力有不逮。

从东方的角度来看,这些要素能够把人们连结在一起似乎有些不可思议,因为虽然我们的文化认同也是基于类似的语言文字、祖先崇拜、生活方式等基础因素,但是从周开始,政治上四处分封拓边的国家都是尊周天子为主的,包括后来反乱称王的楚国。也就是说,在华夏这个大而全的民族认同,上可以追溯到皇帝蚩尤大战,下到周朝的时候,分封的贵族在政治体系上是一体的。相对西方而言,可能会在制度上显得更加紧密。那么到了秦汉时期,统治者整合了拓荒与分裂了五百年的众多战国以后,自然疆域到了极致,在帝国机器之下,再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销毁不必要的关卡,修建驰道,加强地方之间的联系;七国之乱以后,地方藩王对中央政府再也无法构成威胁,中央集权到达了一定程度,全国的政令得以统一。在此基础之上,汉帝国出击北方草原,霍去病封狼居胥建立起后世历代军人的最高荣誉和榜样;另一方面,配合霍氏打通河西走廊的战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让汉人的视角第一次望见世界的另一面。加上两汉前后四百余年,不得不说,对当时的中国人而言,“汉”民族的共同认知,是会被慢慢培育出来的。从华夏到汉族,是一个进阶的过程,是一个从模糊的文化认同到更加精确的民族认同的过程,虽然离现代的民族国家认同相差甚远,但是这其中的起承转合、分裂统一,是值得铭记与传颂的。

对比两边,我们说中华民族晚起而早熟,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我们的族群上的认知,比西方人多了一层政治上的大一统的思想,早了许多年。从1453以前来看,这种超前无可厚非,因为地理上的限制,文明之间接触有限,早熟的优势也就无从谈起了。

统治制度

在东方人看来,希腊人的政治思想一定是奔放的。希腊人大概是源于其本身文化的多元性,政治上从开始就缺乏绝对的权威。他们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政治制度,今天的政治词汇不少都能从他们那找到词源:民主、僭主、寡头等等,并且不同城邦之间制度还可能是不一样的。社会阶层上,希腊是个奴隶社会,所以希腊公民们是脱产的,他们的教育、职业、参政、参军,都是高质量的。同样的道理,他们的哲学家也是在这个架构之上思考问题,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学说和流派。

春秋战国,虽然由于国家之间竞争激烈,思想开放,也迸发出了百家争鸣的热烈景象。但是排开一些专业的兵家、农家、杂家,提出自己政治学说的,几乎是没有像希腊世界那么奔放的。社会大背景不一样,思想家们拿出的解决办法也不一样。大争之世,最终是法家胜出,战国争相变法图存,奴隶制虽然没有被彻底废弃,但是自耕农的体量越来越大,从封建到帝国的雏形慢慢形成。从国家机器的威力程度而言,希腊世界被慢慢甩开。秦汉以后,后世的政治家在根深蒂固的大一统格局下,不断的对这个制度进行补充和修复,到明清之际,专制达到顶峰。

从今天的上帝视角来看,很难讲两种制度上的区别哪家好。毕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对我们普通人而言,只要不在高等阶级的梯队里,在古代社会都跑不了是个被剥削的命。按阶段来分析这个事儿的话,希腊终究是灭亡掉了,变成了古希腊,而中国没有变成古中国,存亡继绝的本事,自然是东方集中力量干大事的格局下的文化体系看起来强一些。那么从1453以后的事情来看,虽然是“古”希腊了,但是她的文化在后世居然得到了复兴与再次发展。论复活的本事,古希腊可谓是天下一绝,人虽然不在了,但是那些思想还在。她给现代人留下了继续突破天花板的一个瑰丽的遗产。

对于后世

前文也提过,在希腊的科学家由于当时生产力的局限,无法继续解释世界时,宗教又回归了人们的视野。罗马拿过希腊的接力棒,打造了一个地跨亚非欧,拿地中海当自家泳池的国度。悄然间,基督教来了。随着基督教的发展,希腊文化终于销声匿迹。然而经过千年的中世纪,古希腊的文化在文艺复兴时期又走上世界舞台。那个时间点可以说是西方国家主宰世界的起点,乃至于当今世界体系的形成,都是有因有果的。

东方的故事则相对正常了一些,虽然历经磨难,但也不至于发生死后复活这种事。作为东方文明的中心,无论兴衰,大国思想似乎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汉人的脑袋。兴盛时,享受四夷朝拜;衰败时想着如何恢复统一。盛唐之后,少有继续拓荒的想法,花花世界,唯我中原、唯我江南。制度上的不断升级,让专制一代比一代犀利,在大清朝形成极致,坊间传闻有一位清朝皇帝曾经自信的说,现在的朝廷制度,权臣、阉宦、外戚、后宫……所有能对一家一姓统治形成过威胁的势力都有办法防范。然而制度执行的终归是人,如果洋人的炮火没有打开帝国的大门,很难想象在以后国人会怎么继续玩这套制度。那么说到影响,我们今天所在的世界,尽管一次又一次的文化运动和革命,传统思维对我们依旧有着深刻的影响。价值观、中国人的性格、文化认知上的倾向,我们既是继承者,也是开拓者。

后记

细算起来从年初拿到这本书开始,三月十二号做了一个下午的分享,那是个特别的日子,再到如今像是余波犹存的样子,对于《希腊的生活》这本书的阅读与总结也算是经过了大半年,其中发生了很多事、看了很多书、见了一些有趣的人,认知与想法也在不断的变更,这不奇怪。有本书中曾说到,学习的本身就是新的知识观念对旧的知识体系的碰撞,从而融合出一个新的认知来,我深以为然。不要停止思考才是最重要的。

感谢您赏个荷包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