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与华夏(二)

上一篇简单的叨叨了东方的历史,可以说是十分简化了。到这里也只能算漫谈一下东西方的一些差别,毕竟《希腊的生活》这本书的内容,半年过后,还在脑袋里的所剩无几,并且这期间也看了一些其他的书、自然也就有了新的观点。具体这些东西来自于哪里并不重要,只算是对这个阶段的一个总结吧。

神仙与人类的关系

客观地讲,到如今我们也无法十分断定这个世界有还是没有神明的存在。无论中西,先人们对于这个问题也是十分困扰的。不同的是,就希腊而言,我们可以找到赫尔普斯的《神谱》,他从天地初开开始一直到后来的神仙间的征伐,一辈又一辈算的很清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神话体系。相对东方而言,我们大概只能找到星星点点的神话故事,到明清时候的一些神话小说中也是各有各的完整的神话体系。

而就神话本身而言,东西方的神性格差异相当明显。西方的这些神明放荡不羁,从东方人的视角来看,靠谱的甚少;而东方的神,各个高高在上,似乎是道德高地上的实力派,大概从西方人的角度,这些神也太刻板了些。

不管怎么说有神明被供奉,自然就少不了人间的代理人,那么神权和皇权的关系也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希腊世界里是在同一个神话体系下的多神信仰城邦,这个城信奉阿波罗,那个城信奉雅典娜,如此种种。所以可以想见的是,不像后来中世纪时期的教皇大权独揽,甚至可以把皇帝开革出教,希腊时期的神权还是有节制的,并且在一些殖民城市,宗教的限制会力有不逮,所以很多自然科学在殖民城邦蓬勃发展、商业贸易也兴旺发达。

回到东方呢,神权似乎早早的被剥离了出来。从后来的国人来看,敬畏供奉神明更多的是一种交易,我付出了信仰和供奉,你得保佑我平安发财。从周朝开始算,看起来除了对祖宗的祭祀是诚心诚意的以外,跟神秘力量有关的大概就是占卜了。据说武王伐纣之前的占卜结果很不好,结果被姜子牙一把抢过龟甲当场砸碎,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我们既愿意相信命运的存在,更愿意相信努力能够改变命运。至于神明的代理人,那个年代即无佛教也无道教,诸子百家大多敬鬼神而远之,各个都是实干家。

再往后看个几百年,耐人寻味的是,西方的自然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先哲们找不到答案以后慢慢的转向怀疑论,最终又回到宗教的怀抱,信仰单一神的基督教在宗教上统一了西方世界。而相对应的,东方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天人合一”思路下,中央集权也慢慢发展到极致。

海洋与陆地

很多历史进程的发展,都提示着我们地理位置很重要。我们只拿希腊人沿着地中海沿岸建殖民城邦、周人大肆分封到处搞国野制度这个时期说事儿,差不多同一个时期,两边不约而同的进行了武力殖民扩张。在地理上说,不同的地方显而易见——一边沿海坐船走、另一边是一边开路一边走。

有一种说法是海洋文化比陆地文化更加的有开拓性。或许是这样,经过海洋而建立起的城邦之间更多的依靠商业来互补,相互依赖和生存;而陆地上的扩张,开垦出一片良田之后,世代耕作不息,没有内外压力大抵是要安土重迁的。不过就早起的拓土建邦而言,无论海陆,似乎都少不了艰难困苦和鲜血杀戮。

换个角度看,两种文化其实都不单纯,都是在不断的碰撞、融合中逐渐发展而来的。从克里特上的岛国文化,到迈锡尼的征服,与特洛伊部落的征战,多里安人的入侵,几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都为希腊人留下了自己的基因。相类似的,周人分封天下,各路封国对疆域内外异族的国野划分、文武两方面的兼并和同化;西周时期周楚对立,南北双方也是在不断碰撞中相互学习和生存;战国时期,更有胡服骑射这样明显的学习异族的事发生。所以说在东西方都是大开拓时代的背景之下,海洋还是陆地,似乎并不重要。

希腊世界称霸于地中海,在向东拓张时碰到了波斯帝国,几经周折,击败了东方这个老大帝国之后走向了辉煌。而后又因内战而匆匆衰落,马其顿帝国两代帝王完成了短暂的统一之后,人亡国分,希腊世界再也没有团结在一起来看一看这个世界。最终帝国的接力棒传给了新兴的罗马。希腊半岛本身的位置,在那个时代的交通水平来看,大概也只能局限于地中海,再没有任何环境压力之下,希腊人也毋需在探索其他地方的世界。亚历山大是个浪漫的帝王,却也迫于士兵们的压力不得不放弃继续征战到海天的尽头。

而东方的中国,在完成了内部的纷争以后,地盘扩展到自然边界的极限,除了北方草原以外处处皆有屏障。东南有海洋、西南有山林,西北一条狭长的河西走廊通往西域。在当时汉人的眼中,整个世界就是这个样子,帝国的主要任务就逐渐变成了如何把统治架构更加完善;对于外敌,国力强盛则通开河西走廊控制西域,放眼四望都是仰慕天朝的藩属。后来人要么享受这种荣光、要么就是在恢复这种荣光。似乎是同样的逻辑,中国人也甚少有再向远处走一走的思路了。

小结

其实话题很大,能力实在有限的展开不了。只能有一句没一句的堆砌一些观点。这一篇先到这里,争取下一篇能够完结掉这个话题。

感谢您赏个荷包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