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与华夏(一)东方的故事

前面几篇从总框架、时间线、政治制度发展等几方面简述了这本书的内容,本还计划着要从哲学发展、艺术生活等角度再总结一些内容出来,奈何一方面战线过长,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对这个方向的生疏也使得几次尝试都难以下笔。搁置一下以待来日也算是个办法,那么接下来作为内容上的拓展,从几个角度对比一下同时代中西方的特点,以期能够在横向上思考一下两方文明根源上的异同,再从纵向上品味后续发展至今的形势,谈不上能够得出结论,能抓到一些可以思考的点总是好的。第一部分,就先聊一聊同时代在东方发生的故事。

东方的概要

本书希腊历史的内容中,基本上是从传说多于考古证据的克里特文明一直到公元前148年马其顿被罗马扫灭。同样的时间线上,对于我们而言,大概要从三皇五帝之后,大禹传子启、家天下以后,一直到西汉景皇帝年间了。大体就是中国历代王朝歌中的前三句半,“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神话时代

类似于创世纪这种思考世界与物种起源的神话故事,基本上每个民族的先民都会留下,从盘古开天到女娲造人。接下来,火这种高端工具是怎么来的、人们是怎么学会的耕种渔猎蚕桑、早期的医药文字都是怎么发展的,于是乎神农氏、燧人氏、黄帝、螺祖、仓颉的故事流传下来。部落形成规模之后,征战在所难免,炎黄大战、共工怒撞不周山、刑天舞干戚——战争方面的故事也不能少;再来一点悲壮而浪漫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望夫石;似乎人们还经历过各种各样的灾难,后羿射日、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先民在旷野之中踽踽独行,留给了我们一段又一段神化之后的故事。

而对于希腊世界而言,神力似乎更为久远,并且早起的神人们争斗居多,按照神谱的玩法,从创世之后的天地斗争,到泰坦们掌控世界,宙斯出世之后联合兄弟们造老爹的反,最后宙斯这一波神仙掌控世界。似乎西方的神话留下的体系更加完整一些。

夏商

从松散的部落联盟,到家族传递权力的奴隶国家雏形,这个过程即从所谓尧舜禹的禅让制,到大禹到夏启的夏朝开国。我们对夏这个王朝所知甚少,甚至老外们尚不承认这个朝代真实存在过。不管是对于一个人还是一段史,第一次总是有点纪念意义的,于后人而言,夏朝出了第一个祸国殃民的美女叫妹喜,也出了第一个残暴荒谬的昏君叫夏桀。

在两个典型的不断努力下,当然主要是后者的努力下,夏被商取代。好在我们有足够多的文物来证明这个朝代的存在,或许你到现在还记得课本上那两个青铜鼎器。商朝的开国君主叫汤,也就是韦爵爷所谓“鸟生鱼汤”的最后那位,他的老搭档是后世文人的偶像、奴隶出身却逆袭成为第一贤相化身的伊尹。后来发生了太康少康事件。商人总是迁都,今人有各种各样的猜测,洪水说、叛乱说之类的,直到盘庚迁殷,把都城定在朝歌才算是安定下来,所以商朝又称为殷商。到了商朝末年,跟前朝有点类似,出了个妲己和商纣,于是周朝开始了。

这段时间大概在公元前两千年到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希腊世界正是克里特文明的尾巴,迈锡尼文明与阿哈伊亚文明兴盛到衰落的阶段。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特洛伊之战了,我们把东方的时间节点稍微向后调整一点,最好看的就是武王伐纣。可以不负责任的拿特洛伊之战和封神演义比一比,会发现有趣的是故事里神不再是主角,人逐渐登上舞台;当然区别在于希腊半神都是神跟人的后代,东方这些基本都是师傅带徒弟。抛开这些不提,在之后的多里安人入侵中,西方世界已经开始出现铁器的使用与普及,而在东方、青铜还是主流金属。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此时的东方文明略有落后。

若论中华文化渊源,无论如何我们都撇不开这个朝代。统治国人思想两千年的儒家学派,追根溯源就到了东周的孔子;而实际上后面制度与文化上的发展脱不开诸子百家。那么从诸子百家,再向前追寻,总会看到西周初年的周易与周礼。华夏一族真正四面开花、拓荒繁衍也是继承前代之后在本朝开始的。周初周天子分封天下,宗室子弟与开国元勋再加上少数前朝遗族划地而治。实际上这些以周室为尊的诸侯国们并不是给了你封地就可以养尊处优的,我们今天在地图上看到严丝合缝的疆域划分更接近事实的是一种星星点点的状态。周围生存着很多蛮夷戎狄,抱歉由于他们没有留下自己的历史所以只能使用华夏一族给他们定义的名称,在国野制度下就是一种沐浴于同化阳光下的武装与文化殖民。民族同化是艰难的,以当时的物力人力分封大概是最好的选择。当然也有暂时分不出去的地,先归中央管着,叫“悬之”,也就是后来郡县的雏形。

西周的大部分时间内,周天子实力满满,六军整肃,征伐天下,扫荡不臣。在南方有一个受了委屈的子爵,在联合国大会上不招人待见,本来也是寻常事,问题就出在这家伙在南方扫荡成了暴发户,你们不跟我玩我就自己玩,楚国一会儿称王号一会儿取消,完全根据老大的个性或者政治需要来,周王室没办法也只能根据需要来打架。后来到了周厉王一代,国人暴动;经过共和执政和昭王中兴,到了周幽王,第三位美女出现了,这一位不爱笑,叫褒姒。

烽火戏诸侯之后,西周结束了,当然这是今天史学家的分割。东周一代,周天子大权一步一步消解,诸侯国力与日俱增。这其中,又分春秋战国两个时代。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这里就不细讲了。最后在西边变法比较成功的秦国,在连续六代没出什么捅娄子的君主的前提下,东出统一了天下。

这一段时间上就可以比较精确了,前1046年到前256年。同样的的时间,希腊世界里也是精彩纷呈,在迈锡尼人为打通里海通道而发动的经年累月的特洛伊战争之后,此消彼长,希腊半岛的人们也开始了武装殖民。以其为中心,在辽阔的地中海沿岸建立了各式各样的殖民城邦,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子邦和母邦的关系。除了海洋拓荒与陆地拓荒之外,与东方最大的区别或许就是这种从属关系。希腊半岛本身并非统一,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出来的诸多子邦除了信奉一个神话体系的神仙、都一起搞搞奥运会以外,把他们连接在一起的恐怕只有生存关系上的商业需要。

希腊殖民者扩张到一定程度之后,在东方,波斯帝国迎面而来。两个世界的碰撞即是两次希波战争,希腊世界险胜之后,经过一段黄金时期,却难以避免内斗。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雅典沉沦,再不久,底比斯跟斯巴达“同归于尽”,希腊本土城邦万马齐喑。北方的马其顿异军突起,亚历山大继承父亲的遗产,建立了横跨亚欧非的世界帝国却暴毙而亡,帝国随之分裂。待到东方形成统一之时,希腊世界已经逐渐落幕,等待着西地中海征服者的到来。

秦汉

“伤心秦汉经行处”,秦国短暂统一之后,二世皇帝得位不正、乱法乱国,六国贵族蛰伏已久,短短两年时间天下巨变。楚汉争斗之后,归于汉。汉多承秦制,高祖初年,先平定了各路异姓诸侯王,算是砍掉了秦末各路牛鬼蛇神的尾巴;但是却留下了同姓诸侯王的新尾巴。从吕后到文景之治,一方面黄老为政恢复国力,一方面中央政府以各种办法,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来治疗高皇帝留下的后遗症。那么,到了希腊的代表国度马其顿被罗马吞灭之时,汉帝国已经基本搞定了内忧,即将到来的是那位毁誉参半的武皇帝。

在这期间,希腊世界也不是没有故事,只不过相比而言,更像是美人之迟暮。亚历山大大帝的遗产继承者纷争不休,曾经希腊的辉煌——雅典与斯巴达沉寂无声,纷纷扰扰之中,悄然而起的罗马经历了三次布匿战争,摆平了占据北非、西班牙的迦太基人,回首东望觉得自己应当在国际事务中负起更大的责任,五次马其顿战争之后,马其顿轰然倒塌,昔日的希腊诸邦或毁或降,逐渐并入罗马,但此时的罗马还远不是日后的庞然大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手动分界线

还是那句话,战线拖的太久,容易不了了之。近两个月发生了很多事,让六月底的内容拖到了现在才完成一部分,后面会补上来。聊到了自家的历史,就谂熟了许多,详略无当的啰嗦了一遍对应的国史,后面几篇就要开始不负责任的开脑洞了,希望能够如期完工,好进行下一个主题。

感谢您赏个荷包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