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家常识课(十四) 肖斯塔科维奇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

迪米特里·迪米特里耶·肖斯塔科维奇(俄语:Дмитрий Дмитриевич Шостакович,1906年9月25日-1975年8月9日),前苏联时期俄国作曲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留在苏联,但同时也是当年少数名气能传至西方世界的作曲家,被誉为是二十世纪其中一位最重要的作曲家。

生平

肖斯塔科维奇1906年生于圣彼得堡。家庭中行二。1919至1925年,肖斯塔科维奇进入了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声法及对位、钢琴,他的《第1号交响曲》便是作曲毕业作品。

毕业后,肖斯塔科维奇曾打算以作曲家及钢琴家的双职身份发展。1927年,他参加了华沙萧邦国际钢琴比赛,获得荣誉奖。不过,并未获得公众的认可。

而在1920年代末期至1930年代初期间,肖斯塔科维奇受雇于已改名为列宁格勒的圣彼德堡工人青年剧场,因此这个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剧场音乐、电影配乐、管弦乐组曲、舞剧等。其中他的三出芭蕾舞剧:《黄金时代》、《螺丝栓》、《清澈的溪流》都是这段时期的代表作。但讽刺的是,这三首作品,当时都全被苏联当局认为意识形态有问题,上演不久就被撤换。

1932年,“俄罗斯无产阶级音乐家协会”改组为“苏联作曲家协会”,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原则”要求作曲家“以高度的技巧,简洁、明快、真实地表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内容”。他的第二出歌剧《穆森斯克郡的马克白夫人》,在1934年首演时,初期还是备受好评,官方评论亦对这首作品予以肯定。

然而1936年1月,斯大林亲自观看了这出歌剧后却大发雷霆,随之而后的就是《真理报》连续发表抨击《穆森斯克郡的马克白夫人》的宣传文章,就这样,《穆森斯克郡的马克白夫人》在短时间就被下画,亦被禁止再作公开演出,连带肖斯塔科维奇其他的音乐作品也遭禁演。

基于收入上的减少及各类型的压力,肖斯塔科维奇于1937年另以《第5号交响曲》作为“对党的批评的回应”。结果反应正面,官方亦逐步解禁他的作品发表。另一方面,肖斯塔科维奇开始意识到要在官方的“意识框架”及“创作自由”中找出平衡点,这因而造就了他开始创作室内乐作品。同年九月,他亦在列宁格勒音乐学院找到了作曲教席,令他得以有较稳定的收入。

二战前后,创作了多首重要而爱国色彩浓厚的作品。

1946年,主张艺术作品要社会主义化的安德烈·日丹诺夫被斯大林任命为文化部长,便对各文化界进行大规模的整治。和第一次谴责的情况相同,肖斯塔科维奇绝大部分的作品被禁演;国家福利被收回;音乐学院的教职被中止;苏联作曲家协会的职务被取代。1949年肖斯塔科维奇又成为了访美代表团的其中一员,为此苏共不得不对他的限制放宽。同年,他创作了清唱剧《森林之歌》,当中将斯大林比喻为“伟大的园丁”。1951年,他首次晋身进入最高苏维埃。

斯大林在1953年过世后,他被褫夺的各种福利和工作慢慢地恢复过来。他的作品亦可以重新演奏。

家庭

肖斯塔科维奇经历过三段婚姻,第一任妻子妮娜,其中于1935年曾离婚,后来因怀孕而恢复夫妻关系,1954年逝世。为他誔下两名子女:加丽娜(Galina)及马克森(Maxim);当中马克森继承了父亲的音乐事业,现时为指挥及钢琴家,并经常演奏及灌录父亲的作品。

第二任妻子是苏联共青团的活跃分子玛嘉列塔.卡依诺娃,1956年-1960年,两人婚后的生活完全不美满,最终令这段婚姻只维持了三年便结束,玛嘉列塔没有为肖斯塔科维奇诞下任何子女。

第三任妻子是伊利娜(1962年-1975年),两人年龄相距达29年,伊利娜一直陪伴肖斯塔科维奇直至他离世。同样亦没有为他诞下任何子女。

争议

世间对其1937年以后的创作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他与苏维埃体制之间的关系暧昧不清”,有人认为“他和马雅科夫斯基一样都是屈从于斯大林体制内的御用艺术家”,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位顽强不屈,秉持异议品质,敢于反对斯大林的音乐家”。

感谢您赏个荷包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