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史-希腊的生活》读书分享之二——内容

做好了基本的储备,我们就可以翻开这本书,来近距离的认知一下希腊的生活。这里对本书从内容方面做一些整理和抽象,让我们大体清楚本书的每个部分大概的内容是什么,脉络又是怎样的。

书的结构

这个版本大概六百五十页左右,分三部分:兴起、黄金时代、衰落。讲述了从克里特文明开始,到罗马征服希腊诸邦之间的历史。既然叫希腊人的生活,那么国家兴亡、政权更迭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可以视作是一条穿针引线的线索。在这条线索的牵引下,作者记述了相关的宗教、哲学、艺术等的发展,以及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治政理念和价值观点。

希腊的兴起

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从克里特文明伊始,到第二次希波战争结束的文明发展。从克里特到迈锡尼文明,早期的希腊文明主要靠考古发掘、神话和史诗来向我们展现。神话和史诗虽然不甚靠谱,但是结合出土文物的分析,还是能大致描述出一些公元前三千五百年到公元前一千年的蛛丝马迹。

克里特文明成型最早,对公元前十五六世纪的爱琴海文明诸邦都影响甚深;后来迈锡尼文明后来居上,成为诸邦的霸主。在荷马史诗的年代,阿哈伊亚与迈锡尼文明交融之后,该文明的扩张在东方特洛伊城邦附近遭到了阻力。或许是为了争夺黑海的经营权,双方曾经发生过经年累月的战争。再后来多里安人入侵,征服者携带铁器进入希腊。在这次文化交融之后,阿尔戈斯、斯巴达、德尔斐、科林斯、雅典等城邦逐渐建立起赫赫声威,同时希腊人在地中海沿岸四处殖民,建立了广泛的殖民城邦。

在叙述了希腊本土各个城邦的主要特点,以及希腊人几个世纪的迁徙范围之后,作者详细的描述了希腊的宗教与早期的文化。最后总结了众多的希腊城邦能够建立起统一的文明认同的几个要素。

到公元前五世纪,希腊世界的殖民拓荒在东方再次碰壁。这次的对手不再是松散的城邦国家,而是一个幅员辽阔的专制帝国——波斯。经过两次希波战争,希腊诸邦堪堪获胜,虽然波斯无力西进,但始终是希腊世界在东方的一大隐患。在第二次希波战争中,以雅典为核心的提洛同盟建立,雅典获得了领导性的地位,希腊驶入黄金年代。

希腊的黄金年代

所谓黄金年代,不过是从第二次希波战争结束,到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近五十年的时间。这一段是以雅典为核心,来讲述希腊世界的变化。政治交锋与战事所叙甚少,主要是讲解这个年代雅典人的政治体系、生活方式、道德习俗、艺术与知识的发展、哲学与宗教之间的冲突以及璀璨的文学作品。所以作者称其为“黄金年代”,意思应当不在于雅典或者斯巴达本身在当时的人们所能感受到的世界中的超然地位,而是在这段时间中,希腊人对政治制度的思考、对哲学的思考、对文学和艺术的思考,在这种极盛的文化氛围中,希腊人度过了一段思想上的“黄金年代”。

相比之下,邦国历史就显得无趣。雅典领导下的提洛同盟的发展壮大,引起了斯巴达的警惕。利益冲突之间,希腊的内战爆发,也就是持续了二十余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此役之后,雅典丧失了霸权,斯巴达一度成为希腊世界的霸主,作者称之为“希腊的自毁”。

希腊的衰落

希腊世界不再以希腊半岛为中心,几经辗转,昔日显赫的城邦要么沉寂要么被毁,马其顿从菲利普到亚历山大,两代人的努力,建立起横跨亚欧非的大帝国。然而亚历山大的早亡同样使帝国轰然倒塌,他的几位将领作为他的政治遗产继承者,征伐不断。最终,罗马人的到来终结了希腊的乱世。

这部分涵盖了从公元前400年到公元前148年的历史。除了乱世国家间的恩怨以外,还以大部分的篇幅描述了哲学的发展、科学的兴盛以及文化的传播。希腊诸邦虽然变成了罗马的各部行省或附属国,但是她的文明却同样被罗马继承下来。直到后来基督教被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才算是宣告了消散。然而,经过漫长的中世纪以后,在文艺复兴时代,她又获得了新生。最终,作者得出的结论是,“文明不会死亡,只会迁移;其住地及装束虽有所改变,但必继续生存。”

书的质量

  • 翻译比较糟糕。其一,存在同一地名会有不同翻译的情况;其二,极少数词有没翻译的现象;其三,好多地方像是直译,比较诘屈聱牙。另外发表一个有失公允的吐槽,不少人名的翻译跟网络百科上对不大上,导致知识拓展了解时存在一定障碍;
  • 配图和历史年代表。本书只有一些文艺作品有配图,并且是统一放在一些章节的后面,而不是放在相关内容的里面,这一点让人无法理解;年表则是放在每个部分的后面;此外不大好的一面是,没有地图参考;
  • 内容质量上乘。抛开硬件方面的东西不提,内容上信息量很大,许多有争议的地方也会一一列出,并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国际形势的变化、宗教文化制度上的影响、知识的发展与传播等等各方面,不仅仅是描述了一个当时的状态,还分析了内在的因果,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当然,由于篇幅较多,许多东西是交叉阐述的,所以需要进一步的梳理,才更方便理解。

书的简析

前面三张导图是对本书三部分内容的一个抽象。在基本熟悉了每部分讲了一些什么东西之后,我们可以稍微对比一下这三张导图的内容,会得出一些有意思的结论:

  • 每一部分都有邦国政治历史的内容,前部分多是文明的发展与融合,后面两部分更加细化到国家间的矛盾与各自的发展;
  • 文化始终是每个部分的重要内容,第一部分自城邦与殖民之后建立的文化认同,主要从宗教和早期的艺术开始,后面则逐渐分开科学、哲学、艺术、文学等,且在不同的时期,受当时环境的影响,有不同的风格;
  • 兴起部分在讲殖民子城邦时,覆盖到了早期哲学的内容;后面两部分则成章节的讲述了每个时代哲学的发展;
  • 除却这些能够在同一时间线上能够比较明确看出归类的点以外,还有比较独立但很重要的部分,比如希腊的各种政治体制;希腊公民从出生到获得公民资格的经历,这里主要分斯巴达与雅典两种不同的风格等等。

在后面的文章中,就从这些角度,来探一探希腊人的生活。

感谢您赏个荷包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