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史-希腊的生活》读书分享之一——前言

前言

从米诺斯的迷宫,到特洛伊的木马;从温泉关下狂呼酣战的斯巴达勇士,到印度河旁踌躇满志的马其顿帝王;从《荷马史诗》,到《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再到《远征记》;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阿基米德,教科书上少不了他们的身影;独裁、寡头、民主,政治架构中也难逃出这些名词……

《希腊的生活》是《世界文明史》这套书的第二册,主要讲述了从克里特文明到罗马人的征服这之间希腊世界的兴起、极盛和衰落。如前所言,古希腊的丰富多彩与对近现代的巨大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有趣的是,同时代的古中国,也正处在百家争鸣、五霸七雄的大时代。愿以鄙陋,为大家分享此书的内容,同时也探讨这两种文明的相同与不同、及对后世的影响。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待君来。

私货

我们这个读书会的目的是“通古知今,以望未来”。其实我觉得这更像是一个愿景,因为这个小目标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可能有点大。

《希腊的生活》这本书记载了欧几里得的一则小故事:

当一个学生问他:“学几何可得到什么好处?“他便命奴隶给那学生一个奥勃,说道,”因为他必须从所学的东西得到好处。“

那么回转到历史,我觉得我们大可以学学先贤的洒脱,先忘记那些好处和目标。好的开始往往源自于兴趣,对相关知识的汲取也是从一个个孤立的点开始的,随着内容的积累,这些点会慢慢连成线,再形成面,最后或许能形成一套基于自己认知的知识体系。就比如我们从很小就知道孔子的子曰,老子的道可道,孙子的庙算;多多少少都会接触一些诸如退避三舍、围魏救赵、合纵连横、完璧归赵等等的历史典故;大概咱们念过初中的人,也应该都听说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你带着这样的背景去读一本小说,比如《东周列国志》,或是近几年兴起的一些“戏说史书”类的作品,如《原来这才是春秋》、《春秋那些事儿》,甭管是虚构还是瞎编,都能很容易的把这些典故串起来。这个时候你或许就会觉得,那真实的历史应该是怎样的?带着疑问,去翻翻《史记》、《战国策》,这些资源并不难找、也不难读。在对国史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很自然的,就会去想,春秋战国、大秦两汉,这样一个时期,西方的世界是怎样的。或许三十年前这样的探索会有难度,如今这都不是什么难事,你会轻易的了解到,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从诸子百家到独尊儒术这段时间线上,欧洲大陆一带希腊、波斯、罗马此起彼伏,希腊哲学穿越漫长的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最终对现在这个世界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他们的历史同样璀璨绚烂,也同样的有趣。在我的理解中,这就是一个从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从兴趣出发,早晚会有个连自己都感到惊讶的收获。

另外一点,就是看历史的观念。虽然了解历史的来源丰富多样,但对于普通人而言主要还是斥诸于文字。从野史到正史,从小说到戏剧,文字类的作品往往会受到作者主观上的影响。一件历史事件如果能得到绝对公正的记载,其一记述的人要有能力知道整个事件的始末;其二这个人还需要不受任何价值观判断的影响。完全满足以上两点的史官或是作家恐怕无法找到,所以历史上的细节恐怕永远探究不到真相,我们抱怀抱一颗好奇心,尝试去探讨它、还原它,能满足一时之乐就算成功;此外能根据各种历史趋势和人物故事,能够达到“读史以明智”的效果,那就算是得到了相当大的好处了;那么再深入一些,“通古知今,以望未来”这个目标,似乎也不再是无迹可寻的了。

认识世界

很多时候历史和地理是分不开的,既然想对我们所处的世界有些认知,想进一步的理解历史,那简单的熟悉一下这个世界是免不了的。出于后面需要对比中西文明的需要,大可以就中国文明本身和这本书里涉及到的国家,先做一个简洁的认知。

中国

毕竟对我们中国人而言,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中国和外国,我们从中国开始。先找到我们的两条母亲河——黄河和长江,再大概估算一下今天这只雄鸡的国境线。顺时针绕上一圈,东边和南边是大海;西南有东南亚丛林和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一直在西面延展到西北,除却一条不甚宽敞的河西走廊以外就是各种大漠;正北面是草原。不管是谁造就了这个世界,在早期我们的位置是得天独厚的,中华民族扩张的极限基本是在这个天然的防御圈之内,偶尔极盛时能打通河西走廊,控制中亚。在以农耕文明为主的帝国时代,国家的心腹大患往往只有来自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并且偶尔入主中原的蛮族要不就是被迅速驱逐、要不就是被迅速同化,所谓胡虏无百年之运,这是先进文化带来的自信。相对封闭的环境带来的好处是这像是一个征服世界的简易模式,坏处则是当中国人骄傲的闭上了自己的眼睛之后,就难以追得上世界的步伐。当敌人自海上而来时,衰落的国家实力与固步自封的文化已经支撑不起那份傲慢与偏见,换来的是百余年的耻辱与血泪。

印度

我们把地图的中心向西南方向调整,跨越喜马拉雅山脉,那里是印度半岛。我们通常喜欢站在鄙视链的高端去看这位开挂的老邻居。印度文明同样悠久,古印度文明甚至比我们要早一些,后世的印度更是佛教的发源地。在《希腊的生活》中,跟印度有关的就是亚历山大东征印度,打过了印度河,也就是今天的巴基斯坦。

波斯

我们顺着亚历山大的撤兵路线往西看,如今的伊朗高原上曾经矗立着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古波斯帝国。在波斯帝国中,可以找到更加著名的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再往前可以追溯到世界上目前已知最早的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其后世的古巴比伦古国同样为人称道。在希腊人眼中,波斯就是离他们最近的东方国家。两次希波战争,奠定了雅典的威名;亚历山大的征服,带来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希腊与波斯之间,总有一些讲不完的故事。

地中海

自波斯向西,直到看到地中海,就是《希腊的生活》这部书所讲述的最主要的历史地域了。我们从小亚细亚的拜占庭开始,大体的环绕地中海一圈。拜占庭处于小亚细亚半岛和巴尔干半岛的交界处。小亚细亚是今天的土耳其,是奥斯曼土耳其的政治遗产,在希波战争时期,这里属于双方势力的交界处,也是导火索引爆之地。而拜占庭,作为古老的希腊城邦,后来被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选做都城,改名君士坦丁堡,在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攻破,改名为伊斯坦布尔至今。

沿着海岸线向西,会看到马其顿的故地,直到希腊半岛,找到雅典,再向西南方向,伯罗奔尼撒半岛就在那里,个性鲜明的斯巴达人在哪里活跃了多个世纪。再向南,是隔海相望的克里特岛,本书中讲述的第一个文明就在这里发源。这样一个小圈子中间,即是爱琴海。

移目向西,很容易就看到了酷似长筒靴的亚平宁半岛,罗马就在那里勃发、兴盛,征服了破碎的希腊诸邦,最终以另一种方式继承了希腊的文化。靴子鞋尖对应的岛屿是西西里岛,希腊时代这里的城邦叫做锡拉库隆,又译作叙拉古,阿基米德在这里著述、讲学、最后死于罗马的征服。

越过西地中海,那里是今天的西班牙和葡萄牙,被称作伊比利亚半岛的地方。隔着直布罗陀海峡,与北非大陆遥遥相望。作为地中海的入海口,这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南面的北非沿岸,曾是迦太基人活跃的区域,他们与罗马人堪称对手,汉尼拔曾有机会攻打到罗马城下。再一直向东,看到尼罗河口就知道这里是埃及了。埃及文明较之两河文明相差不远,源远流长,然而在希腊、罗马时代却难逃被征服的命运,亚历山大港和法老金字塔交相辉映,无法估算那周围曾经被抛下了多少累累尸骨。顺着海岸线再向东,在地中海这个大圆的终点,我们会看到圣城耶路撒冷、今天的以色列,这里对后世影响巨大,但在希腊时代,这里还仅仅是其宗教源头的开端。

其他地方

还有一些没有提到的地方,比如从西地中海沿岸以北的西欧、再往北的北欧、向东看去横跨亚欧的今天的俄罗斯、向西跳过英吉利海峡的英伦三岛、驶过大西洋的美洲大陆、在南边孑然而立的澳洲大陆等等。这些在后来的历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角色的地方,在希腊起伏的时代中没有太多的关联,最多是一些蛮族的发源地或者是没有沟通过的文明。我们能在地图上找到它们就好。

小结

插一句题外话,我对于世界地图的认知,源自于“大航海时代4”这部经典游戏,对于好的游戏能帮人涨知识这个观点,我是深信不疑的。虽然啰嗦了半天,还没有进入这本书的正文,但是预防针和准备工作还是有必要的。通其大意之后再究其细节,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从下一篇开始,先从结构上介绍这本书的内容,分析一下内容的侧重点和特点;之后再从不同思维角度的几条线,重新捋一遍相关的内容,达到多角度印证的目的;最后,简述一下同时代中国的历史,挑选几个有意思的话题,做一些不一定准确的分析和对比。

感谢您赏个荷包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