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因为元旦有亲友来访所以总结迟来了一个礼拜,今年嘛,纯属是因为懒,所以迟来了快一个月——以此观之,或许明年就没有总结了。时光荏苒,痴痴然又长一岁,年终总结的时候,才会慢慢会想起当初立的哪些FLAG竟然被啪啪打脸,哪些倒是算有所进益了。
记一次AAR找不到分支的囧境
组件化之后,主工程就变成了一个壳子,作用基本就是集成各种aar进行打包,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一旦AAR出了什么问题,怎么知道这个AAR是从哪儿来的。当然AAR从哪儿生成的,总能够追查到是哪个子工程。所以一般情况下,这个问题会被细化为:这个AAR包是从这个子工程的哪个分支打出来的。一般情况下:
- AAR的版本号可以约定与分支具有映射关系,从团队规范角度规避一些问题
- 可以通过集成工具管理工程中的组件依赖关系,包括子工程AAR出包。这样包本身只依赖于集成工具输出,集成工具来记录工程地址、分支与输出包的关系。这个可谓是万全之策——虽然相对而言成本比较大
《恰如其分的软件架构》读后小结(二)
架构与开发过程
重新审视一下敲代码这个活计。本质上是把现实中的概念和需求,转化成CPU可以理解的计算机语言的过程。整个过程中真正在敲代码的部分,恐怕在所有工作中的占比是有限的。因为你总得去开需求评审会,总得去设计划分系统组件,总得去联合调试接口,总得去修复一些bug。那么架构是什么呢,它在开发中的哪个阶段,又有什么作用呢。
《恰如其分的软件架构》读后小结(一)
或许在架构师的眼中这本书是一本工具书,但是对我来说它更多的是一本概念上的科普著作。很多软件工程的概念,在大学课程里云里雾里的,工作了很久再重新读一遍,还真有点李云龙读《孙子兵法》的意思。
旧项目升级爬坑
最近接手了一个骨灰级项目的升级任务,上一次功能代码的提测还是16年年中。由于当时支持的最高版本仅仅是5.0,两年下来Google Play上显示该应用支持的设备是寥寥无几,刚好有客户的产品需要该应用的功能支持,所以当前的可使用状态是不能够满足需求的。那么任务目标就是把应用支持的系统版本提高一些,由于8.0系统的升级有著名的service相关问题,旧代码的功能细节所剩的印象实在有限,所以暂定支持最高版本为7.0。这里记录一下这次重拾旧项目之旅。
《Android组件化架构》
- 当你将它作为一本Android工具书时,它会指导你对Android的进阶学习。
- 当你将它作为一本软件架构书籍时,它会将工具和人的思想关联来调整你对架构的认知。
- 当你将它作为一本思维哲学书籍时,你有可能对Android开发有新的认识。
——摘自本书前言
我依稀看到了一款包治百病的中药,至于它是否管用,主要是取决于你得了什么病,或者有没有病。话是有些刻薄,也许是前言给人期望太高的结果,也可能是作者把思维哲学写的略有些晦涩了。
当我们在玩游戏时,人们在想什么
很开心,愚人节这天没有做和被做任何愚人的事。和万宝度过了一个温馨的周日,其中看了场最近上映的电影——《头号玩家》。晚上想写点什么,看到之前的写作负债,刚好有个游戏主题的,那么就聊聊游戏吧。
关于招聘
参与面试大概有两个年头了。对于招聘而言,完完全全是野路子出身。程序员看起来只是个写代码的,然而代码是机器来执行,却是写给人看的,这个职业并不是不需要与人交流,只是相对环境纯洁一些而已。但如何通过一场面试来识人,却完全是本职之外的事了。理论上技术面试只需要考校面试者的技术水平,但合格性之外还有合适性。说起来有点悬,但又没办法不承认每个团队都是有一点自己的气质的,气质不合想来即使入职也待不长久。所以看技术、也要看人。在听了专业HR的课程之后,又找了一些类似职业的朋友聊了聊,感觉果然是每个行当都各有套路,玄机甚深。早就想着基于这么长时间的面试经历,做一个总结,一来二去拖到现在,总算是能沉下心写一写了。
总把新桃换旧符——2017
元旦有亲友来访,所以今年的总结迟了一个礼拜。反观去年此刻的文章,总有些不忍回顾,无他——唯前者所期,并没有十分满意而已。
希腊与华夏(三)
继续说希腊与华夏,最终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