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与原理
本文是尝试对CSDN大牛 Jack_Jia 的博客 Android APK加壳技术方案【2】 进行实现的过程记录,该文介绍了一种对源程序APK加壳的思路并提供了对应的源码。
所谓加壳,就是通过给目标APK加一层保护程序,把需要保护的内容加密、隐藏起来,来防止反编译的一种方法。说到底我们要做的是这样一个事情,首先把要加壳的APK用自己的加密算法加个密(实验过程中这步可以省掉),然后藏在另一个APK中(就是壳工程)发布出去,这样防止破解者直接拿到源程序的APK去反编译。不好处理的是还需要壳工程在各种版本的Android系统里运行时,要把源程序解密出来还要跟直接装源程序有同样的运行效果才行。如何实现原文都已经写清楚了:
- 通过反射置换android.app.ActivityThread 中的mClassLoader为加载解密出APK的DexClassLoader,该DexClassLoader一方面加载了源程序、另一方面以原mClassLoader为父节点,这就保证了即加载了源程序又没有放弃原先加载的资源与系统代码;
- 找到源程序的Application,通过反射建立并运行;
方案
整个方案里面涉及到三种角色:
- 源程序——等待被加壳的目标程序,一个APK;【原文中的加密工具代码、DexShellTool中的g:/payload.apk】
- 加密工具——这是一个工具程序,用什么语言实现都是可以的。用来给源程序加密,这段功能对应的解密则在壳程序中实现;【原文中的DexShellTool代码,是一个java程序】
- 壳程序——它实际上也是一个Android工程,经过加壳发布出去的APK就是壳程序经过特殊处理之后生成的。它内部保存着已被加密的源程序(apk、dex或者odex),在启动后第一时间将加密后的源程序解出来,通过类加载器动态加载运行;【原文中Menifest、ProxyApplication.java、RefInvoke.java部分】
所以检查这个方案需要有个DEMO APK、有个加密工具JAVA工程DexShellTool 和一个Android壳工程UnShell,最后加壳后的APK实际上是壳工程编译出的、并且把其中的dex文件替换为经过加密工具处理生成的新dex、最后重新打包签名的APK。
源程序
源程序其实没什么好讲的,最好是有个带有服务、广播、网络操作什么的基础功能比较全面的示例程序,这样测试可行性更加有说服力一些。
加密工具
加密工具其实原文中给出的很容易看懂,因为没有涉及到加密算法,所以不到两百行。基本做了这样一件事:把源程序加密之后接到壳工程的dex文件尾,然后修改dex文件的文件长度、校验和什么的。这种隐藏方式略诡异。
壳工程
壳工程既是壳又要有解壳功能,原文只给了两个类,实际上也只需要这两个类。ProxyApplication里有解壳与反射实现动态加载源程序的代码逻辑、RefInvoke则是反射工具。许多童鞋表示反射不好理解,一开始我也是这么觉得。不过经过一行行注释下来、对比系统源码,其实也没有多难。这里要说,静下心来分析,不到三百行的代码,能有多复杂呢?
|
|
辅助源码看实际上还是很好理解的,不多说。
顺手推荐个android在线源码浏览网址 http://androidxref.com/
为了方便后续调试代码,弄了个shell脚本,同时也可以基本解释整个加壳的流程:
|
|
注意事项
- 无论是虚拟机还是手机、平板,测试时一定要统一使用一个签名,否则很容易出无签名的安装错误;
- 由于本方案使用DexClassLoader作为动态加载的方案,从接口上看:
很明显,这货是需要一个文件路径的,这意味着如果直接使用该类,就必须要有个解密好的文件老老实实的躺在存储器上,这样一来无论你放在什么地方、该文件存在的时间有多短,破解者都有可能绕过壳、直接拿到解密的文件,这明显不科学; - 资源加载,这里面我偷了个懒,壳工程的资源文件和源程序的资源文件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加载起来没有问题。但是这样一来整个加壳的APK实际上内部有两份资源文件了,示例APK还好,碰见图片多的那这个数据增量完全无法接受;
- 本文仅是个人理解,虽然跑通了但是也不免有瞎猫撞上死耗子的几率,错误加上错误产生正确也是可能的,仅供参考,欢迎质疑。
其实原文所述的方案是加壳的一个基本思路,具体要预防反编译实现起来肯定不会如此简略、加壳也只是预防破解的各路招式之一。但还是要感谢大牛的芸芸分享,使我辈菜鸟有了一条入门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