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些忙碌,零零散散花了一个礼拜的时间才看完了这本互联网大佬的新书《我的互联网方法论》,又隔了一个礼拜才想起还欠一篇笔记,终于抽得出时间回忆和总结一下对于这本书的收获了。
书不算厚,两百余页,六大章,每章若干节,每节三四页并且都是单独成文,感觉有点类似《rework》的风格,非常适合做枕边书,或者利用碎片时间读一读也不错。刚好前面读过小米大佬出的《参与感》一书,两书角度不同、侧重点不同,但是对互联网产品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却是相通的。并且两书都提到了金山这家公司,仔细品品还是饶有趣味。“方法论”的东西,光是看看都让人觉得高大上,我的第一反应是:大佬们都开始从哲学角度看待问题了么?当然读过之后,感觉还是十分通俗易懂的。你可以说这是“挂羊头卖狗肉”,也可以说这叫“大道至简”,反正我是觉得获益良多,很多观点都刷新了我对互联网的认识。
首先一点感触比较深的,是围绕互联网盈利模式的讨论,包括后面单独一章讲解的免费模式。好吧,对这一点的关注除了好奇以外还是有一些“利欲熏心”的成分的。自我感觉大多数时候都是处于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状态下,无论是作为互联网产品的用户还是作为一个应用开发工程师,单从这几个角度去思考免费背后的猫腻认识难免不足。网络游戏玩过、网络文学读过、android应用程序写过、qq聊天每天都在用,就算如此对互联网的盈利模式依然处于懵懂状态。当然,知道有广告这种东西的存在、知道有qq秀这种收费的东西存在、知道有收费游戏装备这种东西的存在,依然看不清摸不准……不知不觉暴露了身份,作为一个资深土锤这些收费的东西我都没用过,估计这也是形成不了一个清晰的认识的原因。我从《方法论》这本书里找到了一个关键词,“用户量”,唔,豁然开朗。广告收益模式跟用户量之间的关系自不必说;采用增值服务的就需要转个脑筋,一款产品如果有数亿用户,那么就算只有百分之一的用户使用了付费服务,那带来的收入也是相当客观的。并且所谓增值嘛,就是要和不付钱的用户划开界限、分出等级,这个里面就又有对人性的研究了,可谓是让我等不花钱的土锤用户不知不觉入其彀中。化用一句书中的观点,没有我们这群穿背心裤衩的普通用户,哪有人会花钱买那些花花绿绿的qq秀呢?目测最近连背心裤衩都穿不成了,都变成页游相亲购物广告了,不得不说——大企鹅威武。想通这一点,对所谓烧钱圈用户、提高用户粘度、承诺永久免费什么的,该有深入的理解了吧。
产品开发相关的部分,算是第二点。用户圈好了,剩下的就是怎么保持住喽。因为软件产品更换成本还是较低,你做的不好同时线上又出了个可替换的其他产品,那被抛弃的风险就比较大。书中大量篇幅强调了用户至上、用户体验、快速迭代等概念,我倒认为,这些理念和方法都是为了提高用户粘度服务的,口碑好、体验好、质量好的产品才能把持住用户,包括《参与感》中提到的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的迭代开发中来的这种办法,依旧是这个目的,只不过这招更狠,直接把用户和产品绑在了一起。
最后要记下的一点,是关于创新、创业的,这些话题倒是可以跟“方法论”这个等级拉到一起。关于创新主要是对颠覆式创新和微创新的讲解,很多小节都跟这两个题目有关系,而且看起来也相当精彩;至于创业,主要讲到了创业目标和盈利之间的主客观关系,唔,在我看来多少也有点儿“情怀”的影子在里面;并且还提到了主流文化上面需要对创业有一个新的认识,要有一个包容的心态。作者将硅谷与国内圈子的情况做了对比性的阐述,感觉有几分针砭时弊、恨铁不成钢的意思,我倒是乐观的认为“衣食足而知荣辱”,整体的生活水平上去之后浮躁与自卑会慢慢沉淀成踏实与自信的吧,但这非一朝一夕之事。
跟《参与感》对比一下还是有一些有意思的点。就举案例、讲故事而言,《参》大都是娓娓道来我们是怎么做的或者别人是怎么做的;本书一般是,别人打算怎么做,我告诉他不能这么做,他没听,然后他完蛋了。只能说大体上是这样一个感觉,本书感觉上是比较强势,好多地方都是对往事的一种剖白,当然也讲清楚了许多道理,同时也可以算是360的一个深度广告,至少我看完这本书之后对360的印象大为改观,也可以说是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写作风格吧。
总结来说,好书一本,值得阅读与思考,以上。